首页

国产SM丝袜

时间:2025-05-29 03:13:58 作者:学习·故事丨在这封回信中,习近平提到一个特殊的“旅行团” 浏览量:79413

  中新网3月14日电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14日称,目标到今年年底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再提升两个百分点,提升到92%,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提高三个百分点,达到63%,大大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。

  3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。会上有记者提问: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关民生福祉,请问水利部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?以及下一步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?将实现哪些新目标?

  陈明忠表示,水利部会同各地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,到2023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%,九成的农民都喝上了自来水,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%,规模化就是供水规模达到千吨万人的规模。主要有几项进展:

  一是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方面,打赢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,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到2020年底全面解决了171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,妥善解决了1095万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、苦咸水的问题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在应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等自然灾害过程中,全力保障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。

 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。10年来,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达到5556亿元,解决了1.3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,巩固提升了5.1亿农村人口的保障水平。到2023年底,全国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63万处,供水服务人口达到8.7亿。

 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资金筹措模式。在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,指导地方两手发力,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。比如,近三年共落实资金3049亿元,用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,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等投资占比接近80%。

  四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,落实农村饮水安全“三个责任”“三项制度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收费,中央财政安排维修养护补助资金,支持地方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维养。

  陈明忠称,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。下一步,水利部将指导各地全面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。

  一是规划引领。组织各地编制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。

  二是以县域为单元,整县制推行“3+1”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,“3”就是优先推进城乡一体化、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,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等这三种建设模式,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、同网、同质、同监管、同服务。“1”就是实现县域统管、专业化管理全覆盖的管护模式。

  三是加强水质保障。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,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,配套完善净化消毒的设施设备,强化水质自检和巡检,确保农村供水水质安全。

  四是牢牢兜住底线。探索建立平急两用的农村供水应急保障体系,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应急响应解决机制,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,动态清零。目标到今年年底,自来水普及率再提升两个百分点,提升到92%,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提高三个百分点,达到63%,大大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。 【编辑:于晓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北京体育大学新任党委书记到任

  诺维·巴苏基:今年3月,普拉博沃在当选总统后第一时间首访中国,这次是他正式就职后又首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。正如中印尼联合声明所表述的那样,这体现了中印尼深厚传统友谊和高水平政治互信。

强降雨导致湖南6处高速公路阻断 目前正在抢通中

年轻干部培养,不能搞大水漫灌,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,要精耕细作,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施肥浇水、修枝剪叶、驱虫防病。要突出政治训练,重点是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。这个事情不要怕花时间、花精力。政治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,不是搞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了,而要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。

福建宁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增强发展新动能

“我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,早起的鸟儿有虫吃,只不过没想到和我一样早起的还有那么多小姐姐。”姚女士告诉记者,她去的健身房是24小时营业的,对想在工作日早起锻炼的打工人来说很友好。“六点钟开始锻炼,练好洗一个澡刚好九点钟到单位,整个人很清爽。”

从“以和为贵”到“和合共生”

现代化基础设施是促进高质量发展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。2014年,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,达11498.58亿元,比1952年的0.59亿元增长19488倍,2013年至2023年全省投资年均增长11.2%。

广东:互联网大省的强村网事

书法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官吏或文人被要求掌握不同的书体,“如果说小篆是体现汉字原始字义的字体,那么隶书和章草在用笔以及结构技巧上,就是真正体现书写艺术的字体。”毕罗对于中国古代字体的见解可以称得上“入木三分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